基辛格预测:中美一旦开战、普京将下台,日本成炮灰,台湾被牺牲
发布日期:2024-12-15 05:30 点击次数:129
中美关系是否真的会走向失控?
这是亨利·基辛格在一次中美关系年度会议上抛出的尖锐问题。
这位曾一手推动中美建交的战略家,在会场内外掀起了一场关于未来全球格局的激烈讨论。
他警告称,如果中美两国无法有效管控分歧,世界将面临一场空前的动荡,而其中的连锁反应或许比冷战时期更为复杂。
在这场未知的博弈中,台湾会成为牺牲品吗?
日本是否真会被卷入战火?
令人震惊的是,基辛格的预言是否会一一成真?
秘密访问
1969年,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的国际局势紧张,美苏冷战逐步加剧,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国内外压力空前巨大。
尼克松上任后,不得不重新审视美国的外交政策,尝试寻找破解僵局的新路径。
与此同时,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处境也相对孤立。
随着苏联军事力量的增强,中苏关系逐步恶化,边境冲突一触即发。
在这种背景下,尼克松敏锐地察觉到中国可能成为平衡苏联的重要力量。
1971年,一场体育交流意外推动了中美关系的突破。
当时,中美两国乒乓球队在日本参加世界锦标赛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互动,美国乒乓球选手受邀访问中国。
这次史称“乒乓外交”的事件迅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借助这一契机,双方展开了更深入的外交对话。
1971年7月9日,基辛格作为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秘密访问中国。
这次访问被赋予代号“波罗一号”,极端保密。
为了掩人耳目,基辛格先以参加巴基斯坦总理活动为由公开离开美国,而后转道巴基斯坦,由巴方协助秘密前往北京。
基辛格此次访华的主要任务是为尼克松访华铺路,并与中国领导人直接沟通关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相关细节。
基辛格抵达中国后,与周恩来总理进行了长时间会谈。双方围绕国际局势、中美关系以及未来可能的合作进行了坦诚交流。
周恩来在会谈中指出,中国欢迎尼克松总统访华,但也强调了中方的核心关切,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基辛格则表示,美方希望通过对话缓解双方长期的对立,并探讨共同应对苏联威胁的可能性。会谈虽有分歧,但双方在核心议题上找到了一定的共识。
基辛格的首次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后几个月,双方通过秘密渠道继续沟通,敲定了尼克松访华的具体细节,尼克松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在两国尚未建交的情况下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
基辛格与中国的百次对话
基辛格曾多次回忆起1971年第一次访问中国的经历。
他表示,自那次之后,他已经有超过100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并坦言每一次访问都让他对中国有新的理解和收获。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领导人,到改革开放后的现代化进程,他见证并亲历了中国的多次重大变革。
他在与中国领导人的多次会谈中,始终关注中国的政策走向以及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
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他提到,中国在几代领导人的推动下实现了巨大的经济转型,而这些转型的背后,是对外开放和与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经贸交往的成果。
在2011年,88岁的基辛格出版了《论中国》一书,这本书凝聚了他几十年对中国的观察和思考。
他试图从历史角度解读中国,尤其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方式和原则。
他在书中详细探讨了美中经贸关系的漫长历史,认为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是两国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他提到,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美国与中国在贸易上的联系就已经开始,这种联系在现代化进程中得到了延续和深化。
中美关系的紧张预兆
随着中美冲突加大,基辛格在一次中美关系年度会议上的发言成为了当天的焦点。
他坦率地提出,中美关系正面临新的挑战,并预言这种关系可能会逐渐走向失控。
他提到,美国政府内部对中国的崛起存在普遍担忧,尤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
基辛格在会上具体分析了美国对中国采取的多领域压力策略。
从经济到科技,再到军事,美国尝试在多个方面遏制中国的发展。
他提到,美国针对中国的一系列关税政策和技术出口限制就是其中的表现。
基辛格认为,这些动作反映了美国的防御心态,而这种心态背后,是对中国崛起可能引发的全球格局变化的焦虑。
此外,基辛格特别提到了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影响。
他指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币正逐步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货币。
这种趋势被一些美国政策制定者视为对美元霸权地位的潜在威胁。
因此,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策略试图阻碍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例如通过国际组织施压限制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同时推动更多国家继续依赖美元结算。
台湾问题的复杂性
基辛格在讨论台湾问题时明确指出,这是中美关系中最为敏感且复杂的议题之一。
他指出,美国通过多种方式对台湾表示支持,但这种支持实际上是服务于美国自身战略利益的。
在军事领域,美国长期以来向台湾出售武器,并以此标榜自己对台湾的承诺。
然而,基辛格揭示了其中隐藏的矛盾。
美国售给台湾的所谓“高端武器”在事实上大多是美军库存中的淘汰装备,这些武器的性能和实战能力与其宣传的“高端”标准相去甚远。
这种军售交易的背后一方面是美国通过军售强化台湾对美国的依赖,表明自己在军事上对台湾的支持立场;另一方面,出于成本和政治考虑,美国并未提供真正尖端的技术或武器系统。
这种做法既维持了表面上的盟友关系,又避免真正触及中国的底线。
基辛格特别提到,这种双重策略的核心目的并非是为了真正加强台湾的防御能力,而是通过制造地区紧张局势达到遏制中国的战略目标。
这种军售交易在台湾内部引发了广泛争议。
台湾花费巨额资金购买这些武器,但很多民众和学者质疑这些开支的必要性。
一些人甚至批评这些武器的实际战斗力,认为在关键时刻难以发挥预期作用,这种交易更像是政治上的象征性操作而非实质性的安全保障。
与此同时,台湾社会内部对美国这种策略的看法并不一致。
支持者认为,尽管武器存在问题,但这些交易至少可以在形式上显示美国对台湾的支持。
然而,批评者则认为,这种支持更多是名义上的,台湾在与美国的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难以自主决定自己的安全战略。
一些台湾媒体对此进行了详细报道,并揭示出美国在军售谈判中往往采取强硬态度,甚至直接干涉台湾内部的政策选择。
台湾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成为中美关系中最具爆发性的隐患之一。
中美可能的未来冲突
一旦中美关系滑向对抗,其影响绝不会局限在两国之间,而是会波及整个亚太地区甚至全球。
他特别提到,日本、韩国和朝鲜作为东亚的主要国家,无论是地缘政治格局还是历史纠葛,都决定了它们无法置身事外。
在基辛格的分析中,日本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因素。
他提到,日本长期以来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盟友,其在区域事务中的作用无法忽视。
一旦中美关系恶化,美国很可能会要求日本提供更多的军事支持。
与此同时,中国对日本的历史态度和现存的领土争议问题也增加了局势的不确定性。
基辛格认为,如果日本选择全面支持美国,可能会激化中国与日本之间的矛盾,从而使地区局势更加紧张。
韩国和朝鲜的情况则更为复杂。
基辛格提到,朝鲜半岛一直是冷战遗留问题的集中体现,如果中美冲突升级,朝鲜可能会借机采取更具冒险性的行动,比如加强导弹试验或军事挑衅,而韩国则可能在美方压力下进一步增强对美军的依赖。
除了东亚国家,基辛格还特别提到俄罗斯。
如果中美之间爆发战争,其波及范围和连锁反应可能引发全球范围的冲突,甚至被认为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前奏。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作为一个关键的国际玩家,也难以独善其身。
普京作为俄罗斯的最高领导人,不可避免地会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战争的爆发可能加剧国内外对普京政策的质疑,尤其是在国际社会的舆论场上,他很可能被视为俄美、中俄复杂关系中的关键角色之一。
俄罗斯国内的反对势力和普京的政敌可能会利用战争的复杂局势掀起针对普京的批评浪潮。
他们或许会公开质疑普京的外交政策,认为其未能有效平衡俄罗斯在大国博弈中的角色。
与此同时,经济制裁、能源出口受阻等连锁效应可能进一步削弱俄罗斯经济,为反对派提供更多借题发挥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反对派有可能联合民众,通过抗议或其他政治行动,施压普京进行政策调整,甚至要求其下台。
基辛格在发言的最后提出,解决冲突的关键在于大国间的责任意识。
无论是中美两国,还是可能卷入冲突的其他国家,都需要意识到全球和平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1]刘德斌.百年变局、大国兴衰与基辛格的战略预警[J].学术研究,2023(12):123-128178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